《建筑师》杂志·2017“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竞赛题旨
感知,是我们自以为一直拥有,但实际上已渐渐离我们远去的一种能力。面对着我们熟悉的环境,我们不能像第一次感知一个新事物一样保持高度的敏感与热情。对事物的模式化的认知是一堵看不见的墙,隔在我们的感知与真实的世界之间。熟视无睹,更是造成我们对身边的日常事物的冷漠态度。

在你熟悉的城市或乡村寻找一处废弃不用的场所(1000平方米以内),客观地分析出该场所之所以被废弃的原因(可进行多种方式的合法调查)。从真实的感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出发,发掘该场所的潜在价值,并以此为契机,提出场所改造的提案,设想场所能提供的活动的可能性,使之成为城市或乡村中人们乐于驻留的空间。

我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场所的挖掘唤醒我们自身日渐沉睡的感知的敏感度,另一方面,通过场所的重塑,唤醒更多人的感知的丰富度与自由度。

 评   审
评审委员会主任: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评 审 委 员: 

庄惟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

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联席主席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李兴钢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李兴钢建筑工作室主持人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王   昀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院长、常务副主任

北京建筑大学ADA中心教授、主任

章   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

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李少云 

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陆轶辰    

纽约Link-Arc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美国雪城大学建筑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王莉慧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

《建筑师》杂志主编

 奖金主办
奖    金:

一等奖  1名   伍万元人民币整

二等奖  2名   叁万元人民币整

三等奖  5名   壹万元人民币整

主    办: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师》杂志社

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方案提交
提交图纸:

总平面图、剖面图、剖透视图和模型照片(图纸比例、模型比例自定),及其他作者认为必要的表达设计理念和策略的分析或示意图;200字以内的设计概念说明。

用       纸:

以上各图及设计说明均须安排在2张A1尺寸大小(594mmx841mm),横构图的图纸之内,不裱图板,图面表现方法不限。

提交方法:

在图纸背面必须写上所有参赛者的姓名、年龄、联系电话、E-mail邮箱,以及所在学校的详细地址、年级。如有指导教师,请写上教师姓名、联系电话。

提交地址:

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08房间《建筑师》杂志编辑部,邮编 100037

截止日期:

2017年9月8日(以当日邮戳为准)。如本人送达,则在当日中午12点以前。

参赛资格:

在读的国内(包括港、澳、台)外大学本科、硕士或博士生。

评      审:

2017年9月中下旬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

发      表:

评审结果和18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将刊登于2018年出版的《建筑师》杂志上。

 其他事项
1. 本次竞赛每份提交的作品,合作者不得超过三名。

2. 本次竞赛不收取参赛者报名费等任何费用。

3. 本次大奖赛的参赛者必须为在校的大学本科生、硕士或博士生, 如发现不符者,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4. 参赛作品不得一稿两投。

5. 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本人, 但参赛作品的出版权归主办方所有。

6. 参赛作品不得侵害他人的著作权,不得使用复制、拷贝自其他杂志、书籍、网络的图片内容,如有发现,一律取消其参赛资格。

7. 提交的参赛图纸归主办方所有。

(注:提醒参赛者,在方案设计之前,请务必仔细审题,并严格按提交图面中的各项要求完成图纸绘制,尤其是若无模型照片者,图纸视为无效)

 联系问询
执委会大赛秘书长:

李 东  《建筑师》杂志副主编

执委会联络委员:

柳 涛、刘 川、李 鸽

联系电话:

010—58337114、58337115、58337105,13683023711(柳涛)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